跳到內容
30 天退款。 保證滿意
大多數地區均可免費送貨。立即購買!

為什麼我的茶是苦的?為什麼你的咖啡會變苦以及如何避免

06 Mar 2025 0 評論

我還記得第一次泡綠茶的情景——我非常興奮和渴望,但一口極其苦澀的茶水後我完全被震驚了。當時,我把責任歸咎於茶葉本身,認為它們的品質很差。後來我才知道,真正的問題出在我的沖泡方法。以美國超市販售的龍井綠茶為例:包裝上明確標示“水溫80°C”,但99%的人只是將一杯開水放進微波爐加熱。難怪茶會變得苦得令人難以忍受,幾乎沒辦法喝!

「美國茶葉協會首席顧問莎拉威爾遜博士在 2022 年的一次採訪中強調了這一點。她的團隊的實驗室測試表明,當用 100°C 的沖泡同一批綠茶葉 5 分鐘時,單寧含量幾乎是使用 80°C 的水沖泡 2 分鐘的三倍——結果味道變得刺鼻和苦澀。

「我的新學生也犯了同樣的錯誤——為了‘方便’,他們會把茶葉扔進保溫瓶,倒入沸水,然後浸泡一整天。每一口都嘗起來像“苦瓜汁”,他們認為這就是茶的味道。然後他們參觀了一家傳統的中國茶葉館,店主在 75°C 的溫度下沖泡相同的茶葉,突然花香四香的味道 綠茶事實是:85%的茶苦味問題源自於沖泡錯誤,而不是茶品質差。閱讀本指南,了解您的茶變苦的原因,並逐步學習如何正確沖泡茶,以便每一口都保持順滑和愉快。 」

茶苦味的根本原因

茶的苦味來自三種關鍵化合物的共同作用: 咖啡因 茶多酚(如EGCG )和茶皂苷。咖啡因是最大的罪魁禍首——當暴露在高溫下時,它會淹沒你的咖啡。其次,茶多酚在未氧化時會增加一種“澀味中隱藏的苦味”,但一旦氧化,這種辛辣味就會變得柔和。同時,茶皂素充當隱密的苦味劑,在分解表面細胞時釋放。這些化合物共同決定了你的咖啡的口感是苦還是爽。

成分 化學概況 來源與釋放觸發器 苦味特徵 控制策略
咖啡因 生物鹼,耐熱,極易溶於熱水;
低味覺閾值 (150ppm)
幼茶芽含量最高(乾重2-5%);
80°C 以上快速釋放
直接活化苦味受體(人類的 TRPV1 通道),
苦味純正,無餘味
沖泡綠茶≤80℃;
先用開水沖洗紅茶
茶多酚(EGCG) 兒茶素(未氧化:苦味/澀味);
氧化後轉化為甜茶黃素
綠茶含70-80%;
長時間浸泡/高溫導致過度萃取
澀味增強了苦味;
與咖啡因產生協同作用(+40% 苦味)
冷萃(4°C/12小時);
使用年輕的「一芽一葉」茶(EGCG含量低30%)
茶皂素 三萜苷類,具有產生泡沫的作用;
超低味覺閾值(50ppm)
集中在葉表皮;
透過碎葉/沸水釋放
苦味泡沫能鎖住苦味;
表皮損傷後的“爆炸性釋放”
使用超細濾網(孔徑<0.5mm);
沖泡後迅速除去葉子


釀造失誤帶來的苦澀

茶的苦澀味道往往源自於不正確的沖泡習慣。常見的錯誤包括水太熱浸泡時間過長茶太多使用錯誤的茶具。這些錯誤會導致茶中咖啡因(茶的主要苦味化合物)大量釋放,溢出茶杯。 請參考下表以避免這些陷阱,最大限度地減少苦味,並保持茶的天然香氣。

原因 緩解措施 實用建議
水太熱 使用適當溫度的水 綠茶 75°C,烏龍茶 80-85°C,紅茶 100°C
浸泡時間過長 精確控制浸泡時間 一般綠茶2分鐘以內,烏龍茶3-4分鐘
喝太多茶 準確測量樹葉 每150毫升水約含3-5克
錯誤的茶選擇 根據口味偏好和苦味程度選擇 對於那些對苦味敏感的人來說,可以選擇白茶等淡茶
水質差 用純水或過濾水沖泡 減少礦物質幹擾,提高口感純度

常見茶葉的正確沖泡方法

沖泡任何類型的茶或使用任何茶具時,請遵循以下幾點以避免苦味:低發酵茶需要較低溫度的水 - 例如,綠茶需要 80-85°C 的水來保持其新鮮度,而紅茶(完全發酵)應使用 100°C 的沸水。從較短的浸泡時間開始,以防止過度萃取咖啡因和茶多酚;如果味道太淡,則逐漸增加浸泡時間。選擇散熱性強的茶具,例如蓋碗或將茶葉與水分開的杯子。簡而言之:較涼的水、較少的茶葉、較短的浸泡時間是關鍵。

茶的沖泡方法
茶類 水溫 水分比例 浸泡時間 最好的工具 減少苦味的小技巧
綠茶 80-85℃ 1:50(茶:水) 第一泡:20 秒,每泡 +5 秒 玻璃/ 蓋碗 冷沸水2分鐘;切勿蓋住杯子。
白茶 90-95℃ 1:30 第一泡:15 秒,每泡 +10 秒 蓋碗茶壺 沖泡新茶時請使用稍涼的水;先用開水沖洗陳茶。
烏龍茶 95-100°C 1:20 第一泡:10 秒,每泡 +5 秒 宜興紫砂壺/蓋碗 使用沸水,快速倒出。第四輪後延長浸泡時間(30 秒以上)。
紅茶 85-90℃ 1:40 第一泡:15 秒,每泡 +10 秒 瓷茶壺/咖啡滴濾器 沿著杯子的邊緣輕輕地倒水——避免直接打到葉子上。
黑茶(例如普洱茶) 100°C 1:20 第一次浸泡:10 秒(沖洗),然後 20+ 秒 宜興茶壺/煮水壺 將陳茶沖洗兩遍;沸騰後立即從火上移開。

如何挑選不太苦的茶?

有些類型的茶天生不太容易產生苦味。如果您仍在掌握沖泡技巧,請在選擇茶時注意以下技巧:

優先選擇成熟度適宜的嫩葉和加工工藝精良的高品質茶葉。春季採摘的茶往往更甜、更爽滑,而夏季採摘的茶則更容易產生苦味。避免使用低等級的碎茶葉(茶末/茶碎),因為其碎葉在沖泡過程中會過快釋放苦味化合物。 中式白糕

紅茶白茶經過適度發酵,兒茶素部分氧化,因此口感較醇厚。成熟的普洱茶由於長時間的發酵,大部分茶多酚已被分解,幾乎不會留下苦味。如果對咖啡因高度敏感,可以選擇草本茶(不含咖啡因),但請注意,它們不是傳統的茶。

關於苦茶的 5 大常見誤解

《泡茶需開水》
迷思:相信高溫可以“釋放味道”,導致綠茶或白茶等低溫茶過度萃取苦味。
事實:低發酵茶(例如綠茶)需要較低溫度的水( 80-85°C )。沸水會使脆弱的葉子細胞破裂,釋放出過量的咖啡因和茶多酚。

“浸泡時間越長 = 味道更濃鬱、更好”
迷思:將「濃」與「香」等同起來,尤其是紅茶或烏龍茶,如果泡太久,味道就會變得苦澀。
事實:首先從快速沖泡開始(例如,烏龍茶沖泡 10 秒),然後逐漸將每次沖泡時間延長 5-10 秒,以平衡風味和澀味。

《苦味意味著劣質茶》
迷思:只怪茶葉品質不過關,卻忽略了沖泡的錯誤。
事實:即使是優質茶,如果水太熱直接將水倒在茶葉上使用散熱工具不佳(例如,密封的玻璃杯會滯留蒸汽)的話,也會使茶味變苦。

“冷萃只適用於冰茶”
迷思:將冷泡咖啡當作夏季消暑方式,並沒有減輕苦味的功效。
事實:在冷水中慢慢浸泡( 4°C,冷藏 6-8 小時)可以減少80% 的苦味化合物,非常適合綠茶/白茶突出其天然甜味。

“添加糖或牛奶是消除苦味的唯一方法”
迷思:依靠添加劑來掩蓋苦味,而不是調整釀造方法。
真相:降低水溫(例如,紅茶需 85°C )、減少茶葉量( 1 克茶:50 毫升水),或沿著杯沿倒水 - 而不是直接倒在茶葉上 - 以自然消除苦味。


了解更多關於中國茶的信息
如果您對選擇茶葉有疑問:
了解更多關於中國茶的知識

如果您對茶的好處有疑問:
中國茶的健康益處

如果您對泡茶有任何疑問:
如何沖泡散葉茶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留下評論

請注意,評論需要先經過審核才能發佈。

感謝訂閱!

此電子郵件已被註冊!

購買整體造型

選擇選項

編輯選項

選擇選項

this is just a warning
登入
購物車
0 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