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不僅僅是茶包:散葉茶、調味茶和文化差異
預計到2024年,全球茶包消費量將達到每年約1,450億個,相當於每天消耗約39.7億個茶包。說到茶,你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快速方便的茶包,或是一杯加了牛奶、糖或人工香料的調味茶。在大多數西方超市,茶通常指的是茶包,而喝茶通常被認為是一件快速、簡單、隨意的事情。

在我們之前的文章《 什麼是茶? 》中,我們了解到所有真正的茶都來自同一種神奇的植物: 茶樹(Camellia sinensis) 。然而,中國人卻常用「茶」來指稱這種飲料。這不僅僅是發音上的差異;事實上,大多數中國人日常飲用的茶與大多數西方人理解的茶之間存在許多差異。
「TEA」(以及西班牙文中發音相似的「té」)一詞與歷史上的茶葉貿易有著深厚的淵源。它起源於廈門方言(中國福建省的一種方言),當地“茶”的發音與“Tea”相似。 17世紀,歐洲商人,尤其是荷蘭人,開始從廈門等港口透過海路進口茶葉時,就採用了這種漢語發音。這就是我們今天使用“茶”一詞的原因。 (延伸閱讀: 如何用中文表達)
「茶包是什麼?」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源於海上貿易和隨後的工業化進程。茶包的設計初衷是實現大規模生產和標準化,通常包含低成本的碎茶葉或調味茶。這顯著降低了茶葉成本。由於茶包通常是由機器採摘的,因此原料就是這些較小的碎茶葉。這種模式註重便利性和一致性,但往往會犧牲茶葉的天然品質和風味。此外,碎茶葉在沖泡過程中更容易變苦。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茶」(CHA,中國茶)。中國茶的核心在於其純淨、天然和手工的精髓。中國散葉茶通常手工採摘,因此茶葉完整無缺,風味更濃鬱,不易苦澀。中國茶的品質深受其風土——獨特的產地條件——的影響。不同茶園的茶香和品質差異巨大。這種傳統的製茶方法著重茶葉本身的內在品質,並透過茶藝師的精湛技藝加以提升。
調味茶與散葉茶
當你逛超市或咖啡店時,你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茶。有些茶充滿濃鬱的果香,有些則只是純淨的茶葉。這些茶通常分為兩大類:調味茶和散葉茶,它們的差異遠不止於口味。
顧名思義,調味茶是在茶葉中添加人工香料、果粒、花瓣或香料製成的。其目的是迎合更廣泛的口味,並創造出獨特且通常濃鬱的香氣,以掩蓋碎茶葉或低檔茶葉的天然苦味。例如,您常喝的伯爵茶(含有佛手柑油)或各種水果茶就屬於此類。調味茶通常聞起來很濃,但沖泡後,茶湯通常缺乏明顯的香氣。

這些調味茶通常使用茶末、碎茶或低檔茶葉製成,其風味主要來自於添加成分而非茶葉本身。從健康角度來看,調味茶有時會添加糖或人工香料,長期飲用可能帶來未知的健康風險。
另一方面,中國散葉茶則截然不同。它指的是純天然的茶葉,不添加任何成分。其風味完全源自茶樹本身及其獨特的傳統加工過程。散葉茶富含天然茶多酚、胺基酸、維生素和其他有益化合物。這些天然成分不僅賦予茶葉獨特的香氣和豐富的口感,還帶來一系列眾所周知的健康益處。
在中國市場上,真正愛茶的人幾乎從來不喝調味茶,他們總是喜歡喝正宗的散葉茶。
為什麼我們推薦散葉茶
在了解了散葉茶和茶包的差異後,你可能會想: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推薦中國散葉茶?原因很簡單:它提供了更優質的飲茶體驗,也提供了更健康的泡茶方式。

首先,就香氣和口感而言,散葉茶比茶包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用熱水浸泡後,整片散葉茶葉會充分展開,緩慢且持續地釋放豐富的芳香化合物。這意味著您將體驗到更持久的香氣和更濃鬱、更複雜的風味。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烏龍茶擁有如此豐富的香氣。相較之下,茶包中的碎茶會迅速釋放大量的苦味化合物(例如茶黃素),通常會導致茶湯口感苦澀,香氣平淡。而散葉茶則能讓您真正品嚐到茶葉的正宗風味和持久的回甘(即所謂的「回甘」)。

其次,散葉茶通常更健康。整片茶葉更好地保留了茶樹中豐富的天然化合物,例如多酚、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天然成分不僅賦予茶獨特的風味,也帶來許多健康益處。
最後,您可能對咖啡因的攝取量感到好奇。有趣的是,散葉茶通常可以更好地控制咖啡因的釋放。雖然袋裝碎茶的咖啡因含量可能相似,但其更大的表面積意味著咖啡因的萃取速度更快、更強烈,從而帶來更高的即時攝取量。然而,散葉茶的咖啡因釋放速度更慢、更均勻。您甚至可以調整浸泡時間來控制咖啡因的濃度,從而獲得更溫和的刺激效果,避免某些人使用茶包時可能出現的過度刺激。選擇散葉茶意味著選擇更純淨、更健康、更可控的飲茶體驗。
結論及下一步
恭喜!您現在已經發現了“CHA”和“TEA”之間的關鍵差異。 「TEA」通常指標準化、工業化生產的茶包,而「CHA」則代表天然、生態、手工採摘的茶葉產品。我們已經見證了散葉茶如何提供更優質的風味、更濃鬱的香氣、潛在的健康益處,以及比茶包更優的價值。
準備好深入了解迷人的中國茶世界了嗎?下一篇文章,我們將探討「 中國六大茶類」。準備好了解每種茶的獨特之處,並探索它們獨特的風味吧。